一个百年老字号企业在大地震后的浴血重生
浏览次数: 次
煤是工业的血液,有了煤炭才能炼钢,有了钢铁才能造机器。唐山就是这样一座由煤炭而钢铁,由钢铁而机器制造的城市。
对唐山最早的印象,源于70年代广播对唐山开滦煤矿工人“特别能战斗”的激昂报道,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开滦煤矿无疑与大庆一样是工业战线的旗帜。由此知道了唐山是个工业城市。
但是真正对唐山有深刻印象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。这次地震造成24万死亡、重伤16万,百万人受伤的特大灾难。那时我还是医学院家属院内的一个小孩子。大地震之后,听说唐山有大批伤员要来,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大批医生护士列队到同济医院门口迎接,我们一群小孩也跟着过去看究竟。在有些令人窒息的等待中,突然有人说“来了来了”,只见几辆救护车贯鱼而入开进了医院大门。“怎么这么少,以为会来十几辆车呢,医院准备了上百张病床呢”,又听到“来的全是重伤员”,“可能死的太多了”。后来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,得知湖北省大约收治了1万1千多名唐山的伤员,是接受伤员的大省。当时物资供应是需要计划的,但是鸡鸭鱼肉、蔬菜首先满足唐山伤员的供应,其次才面向普通市民供应。
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(刻有24万7千余遇难者姓名)
然后是到工作单位时,一个在38军当过兵的车间主任,说他参加过唐山救援,讲述了唐山救援的故事:那年地震前特别热,地震后又下暴雨,没有什么救援设备和工具,就用手趴。扒出来的好多都是光着身子的,......好惨。与唐山人交谈,都会感觉到唐山人对解放军危难时刻的救助深怀感恩,从此以后唐山人就成了解放军最坚定的粉丝。
多少年之后,姜文的电影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上映,道白:“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,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的更多,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,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,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,阳光充足,太亮,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”。这就马上把我们带入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夕的京津唐地区。在这部电影中马小军因姥爷去世,回了一趟唐山。看着电影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唐山大地震。
唐车在大地震之后的遗址
最近几次是来到唐山机车车辆厂出差。这时的新唐山早已满血复活。唐车这个成立于1881年洋务运动中地地道道的中国百年老字号工业企业,经历了满清、民国的战乱,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。在震惊中外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,恰恰位于震中,遭到毁灭性破坏,工厂毁于一旦,职工及家属罹难1万余人,损失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优秀工人。广大职工化悲痛为力量,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各路局及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下,积极抗震复产,仅两个月就修复了一台“抗震号”机车。1981年按国家计委的规划在唐山新区重建,1986年新厂建设一期工程基本竣工,工厂陆续迁至新厂生产,1992年新厂建设完成。直通厂门口的大道取名为幸福道,表达了唐车人对幸福生活不同寻常的珍惜。
2015年第四次中国—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,欧洲16国领导人共同乘坐高铁动车组由苏州到上海,时速达到380公里/小时,高速、安全、舒适、环保、低成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,获得了欧洲领导人的一致好评。它的制造者就是浴火重生的唐山机车车辆厂。
作者在唐车大门口的幸福道上
写此文的今天,碰巧今天四川长宁发生6.0级地震,必定也会牵动唐山人的心!